海口航标处相关担任人引见说,海上丝绸之航道上的助航标记成长,履历从远古时代的白日燃烟、夜间焚烧,到电气化灯器的使用,再到现代寒光源LED灯的研发利用,光源科技的成长在航标灯塔上获得普遍使用。当前,从卫星遥测系统,到航标数据库,再到“数字航标”扶植,航标办理和运转由依赖劳动力增加模式正以手艺配备成长为焦点鞭策力模式改变。
该航标展由交通运输部南海帆海保障核心主办,海口航标处、西沙航标处、南沙航标处承办,以海上丝绸之汗青成长为主线,用文字、图片、航标模子、灯塔灯器实物、灯塔邮票藏品等相连系体例,对海上丝绸之扶植、灯塔文化、现代帆海保障公益办事和帆海科普学问等进行展现,向普及航标学问。
据引见,海上丝绸之在秦汉期间已现雏形,《汉书·地舆志》记录,西汉初年汉武帝派使者从日南(今越南广治)、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达到印度半岛东南部巳程不国(今斯里兰卡)返航。到宋元期间,跟着帆海手艺的成长,海上丝绸之商业达到昌盛,海外商业货色品种、商业地域都跨越先前时代。
中新网海口3月10日电(记者 付美斌)正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丝灯塔·海洋梦”航标文化展(下称航标展),向人们讲述着“海上丝”的故事。
历经社会成长,1961年4月28日,第一艘吊挂中华人民国国旗的“光华轮”首航印度尼西亚,这标记着新中国近海船队降生。现在,陈旧的海上丝绸之萌生出史无前例的朝气与活力,满载中国和世界商品的中国近海船队不竭开创着新的海上丝绸之。
记者在航标展看到,一本泛黄的《更簿》在展柜中诉说着南海汗青。据悉,《更簿》又称《南海更经》,是明清期间的海南渔民,以文字或口头相传构成的南海航行线学问,记录有17条西沙打鱼线,200多条南沙打鱼线,29条从南沙前往海南岛的航路。
内容摘要:中新网海口3月 10日电(记者付美斌)正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的“丝灯塔·海洋梦”航标文化展(下称航标展),向人们讲述着“海上丝”的故事。该航标展由交通运输部南海帆海保障核心主办,海口航标处、西沙航标处、南沙航标处承办,以海上丝绸之汗青成长为主线,用文字、图片、航标模子、灯塔灯器实物、灯塔邮票藏品等相连系体例,对海上丝绸之扶植、灯塔文化、现代帆海保障公益办事和帆海科普学问等进行展现。2015年 10月投入利用的南海华阳礁灯塔和赤瓜礁灯塔,安装了船舶主动识别系统(AIS)基站和甚高频(VHF)基站,可为南海航行船舶供给定位参考、航、帆海平安消息等高效的助航办事。
始建于1893年的临高灯塔,是海南现存最陈旧灯塔,也是船舶进出琼州海峡西口的主要助航标记,2013年被列入国度级汗青文物单元。2011年6月,亚洲最高混凝土灯塔——博鳌灯塔建成,现已成为海南岛东部沿海上的主要助航标记。2015年10月投入利用的南海华阳礁灯塔和赤瓜礁灯塔,安装了船舶主动识别系统(AIS)基站和甚高频(VHF)基站,可为南海航行船舶供给定位参考、航、帆海平安消息等高效的助航办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