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向西,延展着漫漫的陆地边防地;向东,则蜿蜒着祖国万里海岸线。海天一线,祖国的陆地和海岸线,既始于此,又终究斯。1890年4月14日,由其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配合签订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按挨次编号,就在海陆相汇的咽喉部,矗立起了一座界碑,布满苔痕的沧桑笔迹写得分明:“大清国一号界碑”。
波浪在桀骜不羁地涌动,远山则照旧在无言地遥望,伫立在中国海岸线的最西南端,心里攒的那些词全都随风飘逝,面前的风光已然如诗——一半是海水一半是陆地。
这是一个正在向国际性商贸大港的标的目的勤奋前行的新兴城市,站在大厅,他们的成长近景、方针规划令人振奋,但久久撞击记者心头的是很多防城港人时常提及的话:我们永久不会健忘,防城港之所以得名,就由于它是海防之城、边防之城,无防既无城,亦无港。
然而,这片斑斓的海域却持久“藏在深闺无人识”。20世纪80年代,闭锁已久的国门渐次打开,随之而来的是1984年4月,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继兴办经济特区后进一步对外,而在这个众所注目的名单上,呈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模式——“14+1”。这缀加在后面的,就是防城港。之所以如许,就由于其时的防城港尚未立市,仅是辖属于其他地域的一个区。
“海上胡志明小道”的回忆
比界碑更陈旧的是海洋——考古发觉,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便起头了在这里的海边生息繁殖,不只处置捕捞、帆海等海上勾当,同时还缔造出充满湛蓝色想象的、歌舞……成为北部湾海洋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