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東銜承平洋,西接印度洋。做為全球海運的咽喉要道(每年有5.3萬億美元的全球貿易要通過南海),又蘊藏油氣等海底資源,南海註定是地緣的熱區。
媒介
近年來,由於菲律賓、越南在南海島礁問題上與中國發生激烈對抗,美國擔心隨著南海緊張局勢的不斷升溫,中國有可能會運用強大的綜合實力,改變南海現有款式。由於南海局勢一旦失控,將危及美國在該地區的地緣和經濟好处,因而美國不断聲稱反對單方面採取行動改變現狀,特别是以武力或威脅利用武力為手段,來解決南海爭端。美國主張南海爭議不得妨礙航行與飛越,美國几回再三強調,對航行和飛越的維護是為了保障航行平安與全球貿易。此外,美國反對以歷史依據來主張主權,聲稱中國基於歷史權利對南海提出的領土主張沒有获得國際承認,而“九段線”的主權聲索本身也缺乏國際法基礎,特别是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抵觸。①
南海註定是地緣的熱區中評社4月7日電/台灣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暨教育學系助理传授李毓峰在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的《中國評論》月刊3月號發表專文《美戰略競爭阐发》,作者認為:“短中期來說,在美國落實其亞太再均衡戰略的前提下,將確保美國在本世紀前叶維持對中國的軍事優勢,嚇阻或挫敗任何挑戰其在亞太地區領導地位的兴起力量,而周邊國家也能够在‘安端赖美、經濟靠中’的兩大之間維持均衡。不過,美國可否長期在亞太地區繼續對中國连结戰略優勢則不無疑問。究其因,其一取決於中國本身的綜合國力(硬、軟、巧實力)成長的進程和美中的實力對比;其二,台灣要素是可能打破美中之間這種戰略態勢的關鍵。質言之,台灣地位的變化會影響美中在亞太戰略‘爭勢’的最終結果。在這個‘爭勢’為焦点的美中台三角戰略關係中,台灣若何靈活饰演適當的戰略脚色,籌劃和選擇最佳的國家大戰略,是攸關台灣安危禍福、興衰存亡的問題。”文章內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