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港兴市的澉浦古镇火食极盛,“至南宋,已有八坊十五桥,有、税所、市场、造船场、园亭等设备,附近秀丽的南北湖为旅游胜地。”繁荣的贩子,使它获得了“小杭州”的美称。最热闹的是高阁雅舍、仓库客栈参差的南门大街和直通港湾的“船埠廊”(古名至今沿用)等处。南门近处的“海神娘娘庙”(后称“天妃宫”)里香烟缭绕、香客如云。在汉唐斥地的海上丝绸之的根本上,宋元实行了进一步对外的商业政策,航路航七通八达,敌对往明天将来趋屡次。澉浦港舟船云集,车水马龙,船埠上呈现一派茂盛气象。
■朱积良 本邦畿片由海盐县博物馆供给
宋室南迁后,“东南形胜,三吴城市,钱塘自古富贵”的杭州作为南宋的都城具有了138年(1138—1276)。百万生齿的超大都会,富裕发财的江南腹地经济,需要的交通门户,指南针的发现与使用又使宋朝的海事航运有了划时代的拓展。绍熙元年(1190),光即位,因为钱塘江上游涨沙淤积、海船收支坚苦等缘由,同时也出于国防警备、首都平安保障的考虑,逐令外国船只进出杭城时,只许停靠在澉浦。于是,作为杭州的门户,全权采取来杭海舶的澉浦,便成为“远涉诸蕃,近通福广,商贾往来”的“冲要之地”。
公元十三世纪,出名的威尼斯商人、中世纪大旅里手马可波罗(1254—1324)来到杭州。他在《马可波罗纪行》中写道:“离该城42公里远的处所,沿东北标的目的就是大海,这里有一个优秀的港湾。所有从印度来的货船,都在这里停靠。”这个优秀的港湾,指的就是杭州湾中的澉浦港,俗称澉浦船埠。澉浦船埠始建于宋代,北宋时这里虽然曾经有船埠,但并不很热闹。后来因为宋高赵构南渡,定都临安(今杭州),跟着宋王朝核心的南迁,其经济、文化等也必然移到南面。澉浦离杭州较近,是畿辅要地,本来又是一个互市港口,因而船埠越来越大,商业发财,贸易畅旺,生齿大增。
澉浦港位于镇城南的长墙山与葫芦山之间,这个处所就叫“船埠廊”,这里岸线漫长,水深滩阔,装卸便当,交通捷达,近5公里长的海岸上遍及多处舟船停靠地。那时的“船埠廊”,热闹不凡,《嘉兴市志》赞其云:“内河船泊于白塔潭,海商船近靠泊橹山,货运船驻停鸦雀墓,番船皆聚龙眼潭,客旅舟常在金家桥,转运货船须往六里堰。从高处鸟瞰,桅林帆柱蔽日,轴拥舻堵相衔,千舸泊港,万商云集,彩旗飘舞,货积如山,好一幅‘全国第一船埠’的织锦绘图。”
澉浦港到宋淳祐六年(1246),船埠越来越大,商业发财,贸易畅旺,生齿大增,因而特意设置了专管市舶的(见《澉浦镇志》)。淳祐十年(1250)还成立市舶场(场在镇东岸边),监视与阿拉伯帝国、阇婆(在今属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或苏门答腊岛,或兼称此两岛)、占城(在今越南中南部)、三佛齐(国都约在今苏门答腊岛巨港)等国度和地域的商业往来。货色上船埠后,转入内河船舶进澉浦南城门外的招宝闸。出镇西栅桥运抵六里堰,再将货色搬入下河,沿河运向内地。出口货色亦循此道。到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还设立澉浦市舶司,其时澉浦船埠与上海、宁波两船埠齐名,担任对外商业。但自元代当前,跟着我国海运事业的成长,其他海港船埠的兴起,以及杭州湾北岸流沙严峻淤积、口岸堵塞等缘由,澉浦船埠逐步。清康熙年间,另有少数船舶交往,后来,这个船埠就逐步烧毁了。
现在,位于杭州湾乍浦经济开辟区的嘉兴港,系国务院核准对外国籍船舶的一类港口,自东向西由独山、乍浦、海盐三大港区构成,是浙北和苏南地域独一的出海口和对外商业通道。与上海、杭州、姑苏、宁波(74海里)距离都在100公里摆布。沪杭高速、乍嘉苏高速、杭沪01省道、乍嘉苏航道,杭州湾跨海大桥、沪杭复线和正在规划扶植的乍嘉湖铁和城市轻轨,使嘉兴港区成为“长三角”沪、苏、杭、甬地域的一个主要交通枢纽。嘉兴港目前已具有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数个,早已取代旧日富贵的互市港口澉浦港。
“所”是元明时的一种军事单元,附属于“卫”,若是“卫”相当于现今的一个军分区,“所”则相当于一个师团或团。所城就是驻扎戎行的城镇,卫、所的士兵可子承父业,称为“军户”。常规千户所规模是300军户至700军户之间,大千户所一般有在籍职业甲士1120人,这是一种军民稠浊,战时为军、和日常平凡为民的军事机构。其时海宁卫部属的所城中,澉浦城是最坚忍的,全数用砖石包砌,乍浦城则是城防设备最完美的。
宋元期间的澉浦港不成是国际商业港、粮盐直达港,仍是对交际往敌对港。印度的佛僧、日本的遣使、南洋西洋诸国的臣官、商人和留学生接连不断。因为澉浦港在沟通海通、成长中外商业、促进敌对关系、中汉文明方面无可替代的感化,当朝十分注重港务的办理,南宋淳祐年间特设立市舶官和市舶场。“从这当前,凡是来杭州商业的海商均停靠在钱塘江口的澉浦港,接管市舶官员的验证、稽察和抽解(收税),再将舶货(通过六里堰倒霉河)转搬杭州(城)。”在宋代,澉浦又是一座海防要塞的军港,为确保口岸商业和,宋代起头组建海军。开禧元年(1205),置殿前澉浦水军,设统制领之,额1500人,浙江海军驻杭州澉浦,驻扎于黄道关海口一带;宋理时(1224),驻扎海军兵卒达12000人;宋度时(1264)增至20000人,几乎占了全国海军总军力的30%,确保杭州湾门户的平安。
澉浦,位于海盐县境南端。东南接近杭州湾,西与海宁市黄湾镇交界,北靠秦山街道。浦,指濒水的处所,小水入洪流的出口也叫“浦”。澉浦就是源于海宁流经海盐的一条谷水,它在澉浦东南角入海。古时,接近出海的一段河流叫澉川(今已湮没),故得名澉浦。澉浦,是我国东南沿海最陈旧的互市港口之一。在封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海洋科技文化庞大成长的宋元期间,澉浦港进入了它的昌盛与灿烂。
在汉唐斥地的海上丝绸之的根本上,宋元实行了进一步对外的商业政策,航路航七通八达,敌对往明天将来趋屡次。杭州澉浦港舟航水塞,车马陆填,茂盛活跃的船埠上。宋元的海船已能横渡印度洋,中转波斯湾、红海与非洲东岸。大体说来可分为东瀛、西洋两条航路:东瀛线次要指通往日本、朝鲜以至勘测加半岛的北方航;西洋线通往“南海诸国”有元一带(我国古时对东南亚、阿拉伯、非洲东岸泛博地域的泛称)。宋元的海船已能横渡印度洋,中转波斯湾、红海与非洲东岸。那时,从海上商业进口到我国的物品次要有珍珠、犀牛角、象牙、珊瑚、玳瑁、乳香、龙涎、琥珀、绒驼布、葡萄、番酒、胡椒、茴香等250余种。宋元出口的产物次要是丝绸、瓷器、茶叶、印花布、漆器、金银铜铁玉器、水银、雨伞、草席、樟脑、麝香、图书、货币等。因为丝绸、瓷器出口数额大,跨年长,人得之如获至宝,穿用家饰,既显身份,又相富贵,他们因而称中国为“丝绸之国”、“瓷器之国”(英文译音CHINA由此而出)。